传感器是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系统与设备的关键部件。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设备与系统取代老式设备与系统。目前,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在工业部门的应用普及率已被国际社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正如国外有的专家认为:谁支配了传感器,谁就支配了目前的新时代。
传感技术涉及的学科广泛,不仅工程技术类学科离不开它,即使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天文学这些基础学科也与之相互融合。举例来说,传统上数学是传感技术的基础之一,但传感器对数学的贡献却很少,出人意料的是近年来“压缩传感技术”成了很多数学家的研究课题。在作者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一些学基础科学的同学不解地问:“传感技术对基础科学研究真的很重要吗?”回答是肯定的。买来的仪器基本上都不是你所独有的,世界上那么多人用此仪器都没有观察到的现象,被你观察到的概率也会非常小。如果你能自己研制或改进传感器,那就大不一样了,你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现象,进而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规律。客观地说,很少有一门技术能像传感技术这样来源于如此多的学科,而又反过来服务于这些学科。
本书选取的内容侧重于先进传感技术。所谓先进传感技术,就是代表传感技术发展方向的传感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原理、新材料、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网络化和融合化。除此之外,先进传感技术必然要拥有先进的分析、仿真和设计手段,离不开最新软件工具的支持。由于先进传感技术涉及光、机、电等多个领域,需要掌握的软件工具也就随之增多,以至于一个人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够熟悉这些软件工具。限于篇幅,本书只能对这些软件工具作简要介绍,无法深入展开。
本书首次将哲学上的“外化”与“体外进化”概念引入到先进传感技术领域。作者相信,这两个概念的引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感技术的本质,把握传感技术发展的脉络,看清传感技术的美好未来。另外,本书对“师法自然”思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回顾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大自然的启迪功不可没。众所周知,无论是中文书中介绍的传感技术,还是外文书中介绍的传感技术,都是别人已经解决的传感技术;然而,从大自然这本无字天书中得到的传感技术一定是原创的。需要指出的是,要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天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下一辈子的苦功夫。还有“智能传感器”这个概念,目前学术界使用比较混乱,本书尝试对此概念作出定义。
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1172036)科研工作基础上完成的,在此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一处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杨圣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