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放射影像诊断学
图书详细信息:
ISBN:978-7-312-03611-8定价:60.00元 版本:1 装帧:平装 出版年月:201503 |
本书是根据临床住院医师培训需要和要求,在临床医学本科教材《医学影像学》第七版的基础上,作者从临床实际工作出发,以多年的工作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最新资料撰写而成的。全书分总论、胸部、腹部、骨骼及中枢系统五个部分共十二章。总论以基本知识为主,介绍普通X线、CT、MRI的成像原理、检查技术、图像特点、临床应用及诊断原则。其他每章分两节,包括检查方法和常见病的诊断,每种疾病插入1~2幅典型图片,可加深读者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之后,增加了比较影像学内容。附录中的专业名词解释、常用词汇以及各类诊断报告书写格式的中英文对照,可供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查询参考。
本书主要供临床住院医师及全科医学培训使用,同时也可供临床医师、实习生、进修生及非影像专业研究生临床实际工作参考使用。
2013年12月国家七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制度的指导意见》后,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下发了三个有关配套文件,并同时发出通知要求2014年在全国首批认定450家培训基地,承担5万多名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培训。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临床医学生“5+3”培养模式不断向前推进和展开,越来越多的医学本科生毕业后进入住院医师培训阶段。“医学影像学”是每一位医学生的必修课,由于当今医学影像设备的快速发展和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医学影像技能对于能否成为合格的临床医师至关重要。根据卫生部有关住院医师培训精神,医学影像学分为放射医学、超声医学和核医学,其中放射医学包括普通放射、CT、MRI和介入放射学。作者在从事影像诊断临床和教学实践工作中,得到了2007年安徽省教育厅省级教学课题“临床住院医师影像技能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的资助。为提高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学员影像技能的教学水平,作者组织影像诊断专业人员,历经三年时间,编写了《放射影像诊断学》这本专业教科书,本书的出版得益于2013年安徽省教育厅振兴计划“临床住院医师医学影像技能规范化培训的研究成果推广与应用”,同时《放射影像诊断学》被列为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二五”省级规划教材。
全书内容包括总论、胸部、腹部、骨骼、中枢神经系统。总论主要涉及放射医学影像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章节主要介绍检查技术,常见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表现、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教材编写突破了传统的观念,以全新的方式和风格写作,既不同于本科五年制教材,也不同于医学影像专著,比较影像学让读者知道对该疾病如何选择影像检查,这也是临床医师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书中出现的大量典型图片均是作者本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所收集的,附录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供临床医师作为资料查询应用,所有这些均体现了“三基”“五性”的教材编写原则。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均是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影像专业人员,虽然不是“名扬四海”的大家,但都是来自临床一线的专业骨干。每个章节均由主任医师负责编审,陈方满负责第一、二、四、五、六章;俞咏梅负责第三章;陈方宏负责第七、八、十一章;陈基明负责第九、十章;翟建负责第十二章;朱向明负责附录。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皖南医学院教务处领导的亲切指导、弋矶山医院教育处领导的重视和弋矶山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老师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感谢弋矶山医院医学影像中心袁权主管技师和周运锋博士在图片整理上做的大量工作。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会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广大师生及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
陈方满
2014年8月
前言(ⅰ)
第一章总论(1)
第一节医学影像学的发展(1)
一、 X线的发现和放射诊断学的形成(1)
二、 影像诊断学的建立(1)
三、 介入放射学的兴起(1)
四、 医学影像学的形成(2)
第二节X线成像(2)
一、 普通X线成像(2)
二、 X线的特性(3)
三、 X线成像基本原理(3)
四、 数字X线成像(4)
五、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4)
六、 X线检查技术(4)
七、 X线检查的安全与防护(5)
第三节计算机体层成像(6)
一、 CT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6)
二、 CT检查技术(7)
三、 CT检查的安全与防护(9)
第四节磁共振成像(9)
一、 MRI的基本原理与设备(9)
二、 MRI检查技术(10)
三、 MRI检查的安全与防护(13)
第五节不同成像技术及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13)
一、 比较影像学(13)
二、 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及其价值(14)
三、 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15)
第六节影像检查的临床应用(15)
一、 X线检查的临床应用(15)
二、 CT检查的临床应用(17)
三、 MRI检查的临床应用(20)
第七节影像图像的解读(22)
一、 影像图像特点(22)
二、 读片方法(23)
三、 读片内容(23)
第八节影像诊断步骤及原则(24)
一、 影像诊断步骤(24)
二、 影像诊断原则(25)
三、 影像诊断结果(26)
第九节影像诊断报告的内容及其价值(26)
一、 影像诊断报告的内容(26)
二、 影像诊断报告的价值(27)
第十节影像检查申请单的内容及重要性(27)
一、 影像检查申请单的内容(27)
二、 影像检查申请单的重要性(28)
第二章呼吸系统(29)
第一节影像检查技术(29)
一、 X线检查(29)
二、 CT检查(29)
三、 MRI检查(31)
第二节常见疾病(32)
一、 支气管扩张(32)
二、 呼吸道异物(33)
三、 肺隔离症(34)
四、 肺动静脉瘘(36)
五、 肺炎(37)
六、 肺脓肿(43)
七、 肺结核(44)
八、 肺真菌病(50)
九、 结节病(51)
十、 矽肺(53)
十一、 肺部良性肿瘤(54)
十二、 肺部恶性肿瘤(55)
十三、 胸膜病变(62)
十四、 纵隔肿瘤和肿瘤样病变(67)
十五、 膈肌病变(74)
第三章循环系统(77)
第一节影像检查技术(77)
一、 X线检查(77)
二、 CT检查(77)
三、 MRI检查(77)
第二节常见疾病(78)
一、 风湿性心脏病(78)
二、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81)
三、 肺源性心脏病(83)
四、 高血压性心脏病(84)
五、 心包炎(85)
六、 先天性心脏病(87)
七、 心肌病(91)
八、 肺动脉栓塞(94)
九、 主动脉瘤(96)
十、 主动脉夹层(98)
十一、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00)
十二、 下肢深静脉血栓(102)
第四章乳腺(104)
第一节影像检查技术(104)
一、 X线检查(104)
二、 CT检查(104)
三、 MRI检查(105)
第二节常见疾病(106)
一、 乳腺感染性疾病(106)
二、 乳腺增生(108)
三、 乳腺纤维腺瘤(110)
四、 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113)
五、 乳腺叶状肿瘤(114)
六、 乳腺癌(115)
第五章急腹症(121)
第一节影像检查技术(121)
一、 X线检查(121)
二、 CT检查(122)
第二节常见疾病(123)
一、 胃肠道穿孔(123)
二、 肠梗阻(124)
三、 腹部外伤(131)
第六章食管与胃肠道(135)
第一节影像检查技术(135)
一、 X线检查(135)
二、 CT检查(138)
三、 MRI检查(139)
第二节常见疾病(139)
一、 腐蚀性食管炎(139)
二、 食管平滑肌瘤(140)
三、 食管癌(141)
四、 食管静脉曲张(143)
五、 贲门失弛缓症(144)
六、 食管裂孔疝(145)
七、 胃溃疡(146)
八、 胃癌(148)
九、 胃肠道间质瘤(151)
十、 胃扭转(151)
十一、 十二指肠溃疡(153)
十二、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54)
十三、 十二指肠癌(155)
十四、 小肠克罗恩病(156)
十五、 溃疡性结肠炎(157)
十六、 肠结核(158)
十七、 大肠癌(160)
十八、 结肠息肉及息肉综合征(161)
十九、 先天性巨结肠(163)
第七章肝、胆、胰、脾(165)
第一节影像检查技术(165)
一、 X线检查(165)
二、 CT检查(166)
三、 MRI检查(166)
第二节常见疾病(168)
一、 肝脓肿(168)
二、 肝海绵状血管瘤(170)
三、 原发性肝癌(172)
四、 肝转移性瘤(174)
五、 肝棘球蚴病(176)
六、 肝囊肿(177)
七、 肝硬化(178)
八、 脂肪肝(179)
九、 胆石症与胆囊炎(180)
十、 胆囊癌(182)
十一、 胆管癌(183)
十二、 胰腺炎(185)
十三、 胰腺癌(186)
十四、 脾肿瘤(188)
十五、 脾脓肿(190)
十六、 脾梗死(191)
第八章泌尿与生殖系统(193)
第一节影像检查技术(193)
一、 X线检查(193)
二、 CT检查(195)
三、 MRI检查(195)
第二节常见疾病(196)
一、 泌尿系结石(196)
二、 肾癌(199)
三、 肾盂癌(200)
四、 肾囊肿及多囊肾(202)
五、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03)
六、 肾与输尿管先天变异(206)
七、 膀胱癌(210)
八、 肾上腺肿瘤(211)
九、 卵巢囊肿(218)
十、 卵巢肿瘤(219)
十一、 子宫肌瘤(222)
十二、 子宫癌(223)
十三、 良性前列腺增生(225)
十四、 前列腺癌(227)
第九章骨与软组织(229)
第一节影像检查技术(229)
一、 X线检查(229)
二、 CT检查(230)
三、 MRI检查(230)
第二节骨常见疾病(232)
一、 骨骼创伤(232)
二、 化脓性骨髓炎(246)
三、 骨结核(249)
四、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253)
五、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255)
六、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56)
七、 骨瘤(258)
八、 骨样骨瘤(260)
九、 骨软骨瘤(262)
十、 软骨瘤(264)
十一、 软骨母细胞瘤(266)
十二、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267)
十三、 骨化性纤维瘤(268)
十四、 骨巨细胞瘤(270)
十五、 骨肉瘤(272)
十六、 软骨肉瘤(274)
十七、 尤文肉瘤(277)
十八、 骨髓瘤(278)
十九、 转移性骨肿瘤(280)
二十、 骨囊肿(282)
二十一、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84)
二十二、 骨嗜酸性肉芽肿(287)
第三节软组织常见疾病(289)
一、 软组织损伤(289)
二、 软组织炎症(291)
三、 软组织肿瘤(295)
第十章关节(301)
第一节影像检查技术(301)
一、 X线检查(301)
二、 CT检查(301)
三、 MRI检查(302)
第二节常见疾病(303)
一、 关节外伤(303)
二、 化脓性关节炎(305)
三、 关节结核(307)
四、 退行性骨关节病(309)
五、 类风湿性关节炎(311)
六、 强直性脊柱炎(312)
七、 痛风(314)
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317)
第一节影像检查技术(317)
一、 X线检查(317)
二、 CT检查(318)
三、 MRI检查(321)
第二节常见疾病(323)
一、 脑外伤(323)
二、 脑肿瘤(329)
三、 脑血管疾病(341)
四、 颅内感染(349)
五、 脱髓鞘疾病(351)
六、 先天性畸形(353)
七、 椎管内肿瘤(355)
八、 脊髓损伤(357)
九、 脊髓空洞症(359)
十、 椎管内血管畸形(360)
第十二章头颈部(362)
第一节影像检查技术(362)
一、 X线检查(362)
二、 CT检查(363)
三、 MRI检查(365)
第二节常见疾病(366)
一、 眼部炎性假瘤(366)
二、 视网膜母细胞瘤(368)
三、 泪腺良性混合瘤(370)
四、 视神经胶质瘤(371)
五、 中耳乳突炎(373)
六、 鼻窦恶性肿瘤(375)
七、 咽部脓肿(376)
八、 鼻咽血管纤维瘤(377)
九、 鼻咽癌(379)
十、 喉癌(380)
十一、 造釉细胞瘤(382)
十二、 腮腺肿瘤(384)
十三、 甲状腺肿瘤(385)
附录一影像专业名词及综合征(388)
附录二常用影像术语及缩写英中文对照(398)
附录三影像诊断报告英中文对照(418)
参考文献(426)
彩图(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