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

“中国航天之父”的谆谆教导情

     —— 读《钱学森“火箭技术概论”手稿及讲义》
                                                                              《钱学森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芳宇
 

  从1960年我国在酒泉成功进行了独立研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飞行试验,到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的成功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令人瞩目的飞跃,而正在进行的绕月探测工程更是将我国的航天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这一切,都与素有“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星”之称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有着密切关系。

  钱学森先生是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对于这样一位对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有着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他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又由于钱先生始终如一的低调处事原则,使得大家对他的为人为学不甚了解,尤其是他作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着高度责任感的教育家,大家就更知之甚少了。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的《钱学森“火箭技术概论”手稿及讲义》和《钱学森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向世人展现钱学森先生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成长和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以及钱学森先生系统的教育思想和完整的办学方法。为了保证出版质量,中国科技大学还特别成立了以常务副校长侯建国院士为主编的编委会,并广泛征集相关资料,本书搜集和查证了1958〜1964年钱学森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有关活动,搜集并整理了这一期间他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所写或相关的文章、所作的报告和讲话,以及早期和近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系领导和教师的通信。书中还收入了钱先生当年的同事和学生的回忆文章,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的与钱先生相关的活动的资料。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编者在对“手稿”进行整理时还做了注释、解释和补充。钱学森先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始人之一,他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及教育思想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他亲自创建了近代力学系,并和郭永怀教授一起创建了化学物理系。自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时起,他出任近代力学系主任长达20年之久,为近代力学系制订了科学、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实施办法。他亲自为1958和1959级学生主讲了“火箭技术概论”、“物理力学”等课程,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一、两书真实再现了钱先生高度认真负责的治学精神和教学态度

  1、原创性、前瞻性、系统性

  翻开先生的“手稿”,先不说它的内容,就那一页页清秀认真的字迹、笔直的手画线也会让你心潮澎湃、震撼不已。这是钱先生为58级、59级近代力学系的学生讲授“火箭技术概论”这门课的讲课纲要。“讲义”是当年雷见辉和喻显果两位助教根据课堂笔记进行整理,经钱先生审阅后铅印而成的。由于当时国内并没有任何关于火箭方面的资料,“手稿”的全部内容都是钱先生在美国参加火箭、导弹的研究、设计和工程实践的总结,因此这部“手稿”具有很强的原创性。作为一部概论,它概况了当时火箭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其中许多重要内容都是钱先生自己的研究成果,例如发动机和结构材料、轨道和控制系统、核动力火箭等。同时“手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例如对于飞船的返回问题,钱先生举例说明了将飞船送入轨道所需的各级火箭的参数,以及用滑翔机返回地面的方案,这对航天技术特别是载人飞船的返回问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些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对我国成功进行载人飞船的运行又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性体现在“手稿”系统阐述了航天科学技术各个部分理论、设计、实验、应用和管理的方法,体现了钱先生关于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思想和理念。因此,编委会在编后语中非常客观、中恳地提出了“手稿”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重视基础性和创新性、强调“三严”作风

  从《钱学森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本书里,我们可以了解到钱学森为了学生的教育工作可谓呕心沥血、孜孜不倦。为了适应国家研制“两弹一星”的人才需要,培养新兴尖端技术学科的新型人才,钱学森先生亲自进行专业介绍并制定教学计划,专门聘请严济慈、吴文俊、蒋丽金、许国至等著名科学家来校讲授基础课、召开教学研究会议、讨论制定教学大纲,并亲自讲授“火箭技术概论”和“物理力学”两门课程,从这些名单可以看出钱先生是非常重视学生基础课教学的。在书的附录中还列出了力学和力学工程的教学计划,我们可以看到像高等数学这样的基础课用了420个学时,外语435个学时,普通物理510个学时,普通化学180个学时,机械设计240个学时,从这些课时安排也能反映钱学森对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视。从钱学森在中科大的活动大事记和58、59级学生座谈会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看到,钱先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非常严格,绝不丝毫放松,针对58级学生基础较弱的情况,他提出要专门补习基础课半年,并专门询问学生的做题量,觉得他们的题量不够时,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钱学森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重视反映了他对学生、对国家、对民族振兴高度负责的精神。
同时,钱先生也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像人工降雨火箭的研制、冲压式发动机的研制等都是他提出的学生课余科研活动。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三严”作风是钱学森针对毕业生如何做好毕业论文专门提出的,他提出要以严肃、严密、严格的作风来对待论文,更要坚持这种作风来对待今后的工作。而钱学森先生自己就是这“三严”作风的亲身实践者,严肃认真、严密细致的作风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习的。

  二、两书客观见证了钱先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对年轻后辈的帮助

  钱学森先生长期关心、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发展、建设及青年学子的成长。在书中所列的“钱学森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活动大事记”中可以看到,1961年,正值全国经济困难时期,钱学森先生将自己的稿费共计一万一千五百元全部捐给学校用于购买教学科研设备。20世纪80年代以后, 钱学森先生尽管工作繁忙和年事已高,仍旧关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发展,先后和学校领导及教师通信20余封。2008年1月15日,他还复信中国科学院白春礼常务副院长,祝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50周年,对学校发展寄予厚望,希望科大理、工、文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结合,培养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钱学森先生对年轻后辈在学术上的发展也非常关心。书中印出了20多封钱先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年轻学者、教授的通信,有些信是钱先生手稿的复印件,有着重要的纪念价值。从这些信的内容可以看出,钱学森先生虽然已经不在中科大工作,但对学校的发展、对年轻后辈的成长仍然十分关心。对年轻学人寄来的新作他都会提出非常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不甚了解的,也会实事求是说出来。钱先生的建议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前瞻性,他能够利用自己广阔的视野,结合国际的科技前沿问题,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对后辈的请教给与指导。他的全部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不论钱先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关心,还是对年轻后辈的帮助,都映出了他那颗火热的拳拳爱国心。

  众所周知,钱学森先生是我国“两弹一星”伟大成就的元勋,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并且还是杰出的教育家。总结和研究钱学森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倡导和实践,其后进一步发展丰富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纪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的校庆精品出版物,以及建校初期著名科学家教学史料丛编的套装书籍——《钱学森“火箭技术概论”手稿及讲义》和《钱学森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装帧上也有非常突出的特点。本书大16开本,特种纸四色印制,函套精装,印制精美,封面底纹采用钱先生的“手稿”内容,使读者在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此书的学术性和特有的纪念价值。

             2011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