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战略研究

本项目为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第一辑五卷于2018年度获国家出版基金立项资助,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对第一辑的出版非常重视,专门多次组织中科院办公厅召开会议为该套书作序,并把中国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列入中国科学院2019年度重点工作之一。

在华为和中兴等中国一流企业因为小小的芯片被“卡脖子”之后,我国已由过去注重技术创新、集成创新跃迁到更加注重包含新一代创新体系在内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建立。对于这一关乎我国科技创新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科学院自2019年正式把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和建设列入全院重点工作之后一直高度关注并组织力量进行重点研究。《中国国家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战略研究(第二辑)》正是在中国科学院组织之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学术机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的结晶。

丛书立足国家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依托的第五代创新理论,以中国走在国际前沿或关系国家重大战略转型的代表性科学、文化与产业领域为对象,选择量子科学与技术应用行业、石墨烯科学与产业应用行业、氨能科技与工程化行业、智慧媒体行业,以及科学文化中国当代实践、科普社会协同国家战略共六个领域,系统研究和解析了近十年来面对中国发展语境和创新战略的重大变化,上述六个领域在创新生态新一代建设理论指引下,致力于解决中国问题、探索和总结伴随中国崛起议程快速进步涌现的现状内涵与实践路径。项目秉承中国立场和原创探究宗旨,成果属于中国第一批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收获。

丛书立足中国本土生发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实践研究,与同类国际研究成果有基础定位和服务目标的差异。除本项目第一辑的五卷成果外,国内已出版的与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的著述较少(国外著述的中文译著不在此列),且多为单方面议题的探讨,系统的整体性研究、立足中国本土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性研究尚未见。

丛书对于国际与中国社会重大转型背景下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战略指示意义,对各层级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引导价值。

丛书简介:

本丛书共计6卷。研究将突破大多数创新研究习惯聚焦于创新经济效果评价的传统框架,关注“社会—经济—科技—生态—文化”系统互动中创新多维度有机构成的演化现状,在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内涵,提炼创新生态系统实践评估机理的基础上,针对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结合多行业与领域的实证研究,深入刻画创新生态系统在中国社会的最新实践进展。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以“发展观的转变”为基础,系统提炼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在中国的当代探索与实践。本项目在项目组此前多年研究基础上,选择了若干前沿科学技术重要领域和科学文化发育重要方面作针对性解析,分析从国家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在当代中国实践演进的过程,明晰动态演进背景下创新生态系统的前瞻内涵与结构功能,为探索当代发展模式转型背景下创新生态系统动态协同机理与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核心思想是把国家创新系统视为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有机生态系统,从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人才、创新机制和创新文化维度,构建中国新一代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践框架。

2)以“协同演化”为核心构建多要素动态评估的认知框架。本项目将考察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践结构,并从创新资源(创新经费、创新知识、基础设施)、创新机构(产业机构、科研机构、服务机构、合作网络)、创新人才(教育资源、人才状况、人才配置)、创新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精神、创新动力、人文环境)多要素协同演化的视角来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动态评估的认知框架,为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提供更整体活态的方法论,也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型国家建设战略提供决策支撑的新实践工具。

3)从“国家科学文化与科学传播社会化协同-关键前沿科学领域创新生态构建-重要战略领域产业化与工程化布局”三个垂直创新领域进行实证解析,并从文化基因、创新伦理、制度设计和协同运行机制等要素层面进行深入探究,展开对中国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路径及协同经验的聚焦实证研究。通过典型创新共同体应对国际转型挑战而采取的创新战略调整的分析,为我国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提供全新的经验,为创新能力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战略布局、经验及教训。为优化我国创新战略的安排及路径选择,以及相应行业与领域的创新资源配置及创新网络协同运行提供示范。

分册介绍:

一、《科普社会化协同生态构建的理论与模式研究》

 

郑斌,徐雁龙,汤书昆 

图书简介

科普社会化协同已成为各国战略议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构建生态系统。历史上看,科普社会化协同源于公众作为社会力量的认识,从缺失模型转向公众参与模型,强调了全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在中国,科普与科技创新并重,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基石。新时代下,政府提出大科普理念,强调协同推进和资源共享,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科普格局。本书从理论阐释出发,探讨当代中国科普社会化协同生态模式与机制,旨在形成中国特色科学普及创新实践模式。通过系统性分析各类行动者科普实践,提炼优秀案例,形成分布式模式与管理机制。同时,以学会为例,设计评估工具,评价科普能力。科普社会化协同生态需适应时代趋势,构建新时代科普生态是时代命题。我们应总结经验,借鉴国际理念,深入研究科普复杂关系,探索中国特色科普创新模式。

 

二、《智能媒体的世界:中国语境中的现状与前景》

 

王娟,汤书昆 

图书简介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智能媒体从信息采集、编辑、分发、消费、反馈等多个方面深刻变革了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重构了传媒业的边界与版图,加速了传媒机构的融合转型,催生了全新的传媒生态。本书从中国国家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切入,刻画了中国语境下的智能媒体发展现状,并立足国际智能媒体发展大趋势,研判中国智能媒体近未来时段的发展前景。

 

三、《中国科学文化生态的培育与当代实践

 

朱赟,汤书昆 

图书简介

本书基于科学文化生态培育的内涵、中国科学文化生态发育的历程,对中国科学文化生态的培育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实践观察,从中国科学共同体、中国地方行政区域以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三个维度的鲜活案例出发,对中国科学文化生态的培育和当代实践进行探索,以点带面地阐释和解读中国科学文化生态发育的现状、经验与问题,从而对中国科学文化生态的未来演进进行展望与思考。


四、《中国量子科技创新生态的构建与运行机制》

 

汤书昆,范琼,秦庆

图书简介

本书立足国际最新的第五代创新理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以中国当代前沿战略性重大科技创新的实践建构为背景,选择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际量子科技发展代表性国家与地区为比较对象,系统阐述了量子科技领域从前沿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协同创新机制是如何发育和演化成型的,分析了这一独特领域创新生态建构进程中的协同原则、政策环境、资源运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对量子科技在中国的成功发育并走至国际最前沿给出系列结论性研判。相关研究成果对整体认知中国量子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面貌与机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五、《中国石墨烯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程曦 


图书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并证明了中国石墨烯产业创新进程中存在的同步创新模式。根据石墨烯产业类型以及数据可表征程度将其产业创新过程划分成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和市场化三个阶段,采集了不同阶段可被测量的表征物——发表论文、申请专利以及经营企业的数据,分析国内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同步创新模式形成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以此为理论基础,为如何实现石墨烯产业创新过程的三个阶段处于同步创新模式提出构想。 

 

六、《中国氨能工程化实施战略研究》

 

李建刚,袁亮 主编

图书简介

本书依托中国工程院项目“作为氢能补充的氨能工程化实施战略研究”,介绍了氨能作为氢能补充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氨能在产、储、运、用的呈现形式,氨能产业未来发展模式设想等内容。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在叙述行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同时,对各研究分项的背景、可行性、优势、未来发展规模、材料设备供应商以及需要增加的产能、建议扶持的科研机构与企业、建议发展方式等给出了翔实的调研及充分的分析论证,并提出了审慎的建议。

本书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