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岛屿生态地质学》

作者简介

 

孙立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生态地质学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参加了南极考察、首次北极考察和南海西沙考察。独创的企鹅考古法研究成果被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被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评为“科技攻关优秀成果”,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开创了“南极无冰区生态地质学”研究方向,出版《南极无冰区生态地质学》和《南海岛屿生态地质学》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内容简介

 

专著总结了作者团队2004年首次在北极黄河站科考以来进行北极生态地质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在全新世生态地质学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各章节介绍了中国科大极地研究团队及合作科研机构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加拿大北极群岛以及北冰洋等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本书各章节的第一作者均是本书的执笔人。主要成果包括:首次发现末次冰期后,鸟类在北极新奥尔松的登陆是伴随冰退发生的,时间是距今11000年左右;发现距今9400年前后的全球性冷事件导致了北极斯瓦尔巴德海域钝贝衰亡的生态灾难事件;识别了小冰期冰川沉积物在新奥尔松的历史记录;建立了新奥尔松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及其生态响应关系;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沉积物中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的影响;提出了北极岛屿煤矿开发和远距离传输导致的污染元素的环境暴露,并重建了过去百年来重金属污染历史;开发了基于特征甾醇的一套生态指示计;应用特征甾醇重建了加拿大北极群岛的海鸟历史,识别了加拿大原住民的迁徙记录,探讨了加拿大北极生态系统和原住民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识别了北极冰川活动过程与人类文明对环境变化的影响。本书在最后一章介绍了北极岛屿所处的北冰洋环境变化,揭示了温室气体甲烷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该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立广教授和谢周清教授领衔,他们参加了2004年中国北极黄河站首次科考和全程北极研究。著者还包括山东农业大学杨仲康副教授、安徽农业大学程文瀚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贾楠博士和西交利物浦大学袁林喜副教授,他们均在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获得了环境科学博士学位,并参加了极地科考。